您的位置: 澳门首頁 > 中醫養生 > 详情

王國強: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

——在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校長研討會上的講話(2017年2月14日)

2017年03月01日 15:45:13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意義重大

今天與各位教育界的精英共同探討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我既感到十分高興,又體會到責任之重大。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作為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代代傳承的精神血脈。而教育則是此精神血脈得以延續的載體和先機。“蒙以養正”,民族文化傳承的根基和希望在孩子,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既有培育人才的現實意義,更有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意義。

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有助於增進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瞭解與認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文化具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學內涵,其強調的“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體現了中華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核心哲學智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抓手和路徑。基礎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天然具有傳承傳統文化精粹的責任和義務。有針對性地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發揮其在兒童潛能開發、人格培養、道德塑造等方面潛在的巨大作用,有助於延續中華文化基因,培養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根源上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文化修養和道德水準。

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有助於幫助青少年提升健康素養,養成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提升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中醫藥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通過不斷吸收和融合各個時期的先進文化、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比如,在疾病預防方面,宣導“治未病”,強調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發;在健康促進方面,強調順應自然、形神共養,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調飲食、慎起居、適寒溫、和喜怒等措施,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生活習慣,從而提高身體素質。據我所知,不少地區在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方面,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北京市東城區大方家幼稚園在開展中醫藥文化進園活動1月後,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出勤率平均高出10%。

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恰逢其時

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對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益重視,堅定不移地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要求把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把優秀傳統文化價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中醫藥法》並經國家主席習近平以第59號令簽署頒佈,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發展方針和扶持措施,對解決多年來制約中醫藥發展的問題作出了制度安排。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了《中國的中醫藥》,第一次以白皮書的形式向世界宣告中國堅定發展中醫藥的信心和決心。同年,國務院發佈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第一次從戰略層面系統部署中醫藥的振興發展,要求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同時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形成全社會“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和共同發展中醫藥的良好格局。

隨著傳統文化的振興發展和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廣大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思考更加理性。中醫藥文化蘊含的思維模式、認知方式、價值取向、行為習慣、審美情趣越來越得到社會大眾的理解、認同和接受,民眾對中醫藥知識和文化產品的需求日漸增強。因此,堅持依託傳統,堅持立德樹人,讓成長中的廣大青少年接受中醫藥文化薰陶教育,傳遞中醫藥文化核心內涵,積極引導他們認識中醫藥、熱愛傳統文化,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及歸屬感,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有著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

實現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前景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的重要舉措和實際行動。在此我想提出幾點希望和建議,供參考。

一是要加強研究,積極做好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頂層設計。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屬於一項開創性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離不開對各層面、各要素的統籌考慮,在工作伊始就做好頂層設計。要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各階段兒童特點以及不同的教學需求,開展中醫藥文化課程體系規劃、教材編制、教學模式研究等工作,構建能聽懂、有特色、重體驗的中醫藥文化階段課程體系。在工作推進中注重師資培訓、強調辨才施教、重視課程設計,既要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重視教學活動的載體作用。要統籌調動多部門、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

二是要聯繫實際,合理確定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培養目標。

當前,推行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是基於國家基礎教育和中醫藥發展的實情,為傳承和發展中醫藥所做的一件大事、好事和實事,這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多餘的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主要目的並不在於培養未來的小郎中,而是要讓這門國粹贏得廣泛的受眾基礎,同時普及健康養生知識,提高祖國下一代的身心素質,使學生們終身受益。教育的目的,應該不僅是教給孩子知識,更要教會孩子生活和做人。中醫藥進校園的目的,應該是結合當下人們對健康和傳統文化的興趣需求,培養孩子從小建立起正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該少一些過於高深的知識傳授,多一些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在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的素養。

三是要區分對象,精心設計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具體內容。

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要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和接受程度,設計恰當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模式。比如,學齡前兒童,可以以興趣吸引為主,通過設定不同健康教育主題,講授中醫藥文化科普故事,創編健康養生小遊戲,幫助幼兒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小學階段,建議以接觸體驗為主,通過種植中草藥、學習眼保健操等中醫按摩方法和參與校本課程講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養成觀察意識,培養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中學階段,以探索思考為主,通過中醫藥文化專題講座、研究性課程和社團實踐,瞭解中醫藥文化內涵、擴展自身視野、提升道德修養。我瞭解到,人大附中在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例如組織中醫藥課外興趣小組,開展中醫藥講座、體驗活動等,學生們更自發創作了中醫藥的中英文雙語宣傳片,非常難得。建議還可以在學生中開展中醫藥知識大賽,如《黃帝內經》知識大賽,既可以學習先賢對生命、健康、疾病的認識與養生的知識,又可以學習其中的哲學思維和古漢語知識等。

四是要開拓創新,努力探索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有效途徑。

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要積極開拓思路,採取不同的途徑,將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掌握中醫藥知識技能、培養健康學習生活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編寫適合青少年的中醫藥讀本、中醫藥漫畫等,豐富學生和教師的選擇。也可以依託各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如中醫藥博物館、中藥標本館、國醫館、中醫院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活動;還可以通過青少年感興趣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多種形式加強互動與體驗,讓青少年深入到實踐中汲取中醫藥知識,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次會議上提到的將中醫藥養生保健手法,特別是中醫推拿手法作為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一個切入點和主要內容,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通過中醫推拿手法的科學普及,讓中小學生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識中國古老的推拿術,瞭解人體的一些常用穴位,以及如何應用簡單的推拿操作手法來預防和解除諸如頭痛、感冒等常見不適,在幫助中小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在學校裏為同學服務,增進小夥伴之間的友誼;在家裏為長輩保健,盡小輩的一份孝心,加深與家人的感情,使生活、學習的環境更加和睦,人際關係更加和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深刻指出,中醫藥學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和同疾病做鬥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是我國具有獨特理論和技術方法的體系,要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醫藥文化知識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教材,既彰顯了教育理念的理性回歸,又闡釋了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路徑,也是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弘揚中醫藥文化,不僅要靠醫務工作者的宣傳和普及,同時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教育,將大力支持這項工作,做好中醫藥知識在校園中的推廣,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的國學素養和健康水準,同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不斷發揚光大。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