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澳门首頁 > 中醫養生 > 详情

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一論“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2017年03月01日 15:44:33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健康中國建設,明確提出“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並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對中醫藥發展進行全面謀劃和系統部署。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深刻闡明了中醫藥的文化內涵、科學價值、歷史方位、階段特徵和現實意義,明確提出了新的歷史時期發展中醫藥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為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醫藥行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於振興發展中醫藥的講話精神,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撰文《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刊發於2月24日的人民日報理論版,本報2月27日予以轉載。文章刊出後,引發行業內外較大反響,“中國中醫”微信號轉發後閱讀量迅速攀升,留言熱烈。為使中醫藥行業更好地學習這篇文章,中國中醫藥報組織系列評論員文章四篇,分別從文化自信、科學自信、民族自信和推動振興發展的角度,深入闡發該文主旨,以使每位中醫藥人更準確把握習近平同志關於振興發展中醫藥的講話精神。

習近平同志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把中醫藥與中華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凸顯了中醫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深化了對“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的認識。

中醫藥的文化性在理論層面強調“天人合一”“陰陽五行”,體現了中華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核心哲學智慧;提倡“三因制宜”“辨證論治”,體現了中華民族因時而變、立象盡意的特有思維方式;宣導“大醫精誠”“仁心仁術”,體現了中華民族強調生命至重、厚德載物的豐富人文精神,不僅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形成作出了卓越貢獻,還為中華民族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啟迪,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重要標識。

中醫藥的文化性在實踐層面突出體現於重視養生“治未病”上,並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養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健康養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強調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相處,認為“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密切相關,講究“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強調養德養生,“仁者壽”,“善養生者,當以德行為主,而以調養為佐”;強調“身心合一”,注重養形、養氣、養神的統一,等等。

中醫藥這種在哲學和理論層面與中華文化的同構性,在實踐層面體現出的深厚群眾性,使其成為我國獨特而優秀的文化資源。從這個意義講,發展中醫藥就是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發展中醫藥。

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基因,重點是做好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使中醫藥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落腳點。

推進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重在實踐和養成相結合,達到外化中醫健康養生理念於“行”、內化中華文化價值於“心”的效果。一方面要處理好“古”與“今”的關係,使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與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相協調,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形式推廣開來,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處理好“中”與“外”的關係,堅持中西醫健康理念方法優勢互補、融合利用,使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讓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享受到中醫藥健康養生的益處。

當前,因其獨特的養生保健方式而易於被國外民眾接受,中醫藥已成為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代表。要善用好中醫藥這一“有形載體”、這支“重要力量”,使其潤物無聲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傳遞中國價值。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