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澳门首頁 > 時政評論 > 详情

共同促進和保護人權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年02月27日 17:12:3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毅

【本報訊】據人民日報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中旬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深入闡述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引起各方熱烈反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植根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契合國際社會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共同願望,為應對當前突出全球性挑戰指明了根本出路,對完善國際人權治理也具有重要啟示。

(一)

“人人得享人權”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標。在“人類兩度身曆慘不堪言之戰禍”後,我們的先輩們痛定思痛,成立了聯合國,以“促成大自由中之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國際人權事業掀開了新的篇章。

聯合國成立70多年來,見證了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世界相對和平與安寧,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免受戰爭和衝突影響,和平權和生命權總體得到保障。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指引下,全球11億人脫貧,發展中國家小學淨入學率達到91%,全球可獲取飲用自來水人口增加19億,35億人可使用互聯網。各國人民生活水準總體提高,生存權和發展權取得巨大成就。國際社會接過歷史接力棒,制定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勾畫出2030年實現零貧困的宏偉藍圖。人權主流化趨勢深入發展,國際人權合作蓬勃發展,公正、客觀、非選擇性原則成為聯合國人權工作的基礎和遵循。

聯合國成立70多年來,也見證了國際人權事業的風險和挑戰。世界不公正、不容忍、不安寧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依舊突出。全球7億多人仍在極端貧困線上掙扎,超過1.28億人亟需人道援助,超過6500萬人逃離故土,2400萬衝突地區兒童無法入學。人權政治化傾向有所上升,雙重標準仍大行其道。這些“人權亂象”拷問著人類良知,侵蝕著人權的基本價值,也暴露出國際人權領域的“治理赤字”。

人權保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思考如何加強和改善全球人權治理,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偉目標的實現。

(二)

習近平主席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榮的世界、開放包容的世界、清潔美麗的世界。這對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人權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主權平等是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根本。主權平等是當代國際關係最重要的準則,也是國際人權法和聯合國人權工作的基本原則。“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國際人權事務應由各國共同商量,全球人權治理體系要由各國共同建設,人權發展成果要由各國人民共同分享。各方應該始終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國家主權原則,以平等的夥伴姿態開展人權交流與合作。各方都要客觀公正看待他國人權事業發展,不能把人權政治化,不能借人權干涉內政,更不能搞政權更迭。事實證明,將自身價值觀和人權發展模式強加於人,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甚至發動戰爭,只會造成混亂,導致打開潘多拉盒式的持久動盪。這樣的例子很多。

——和平安全是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前提。安全是最大的人權。戰亂、衝突和地區動盪是導致大規模侵犯人權現象的主要根源。敘利亞兒童艾蘭在還不懂“人權是什麼”時,就已失去生存權,這值得深思。沒有和平,何談人權?沒有安全,何談尊嚴?沒有穩定,何談自由?各方應止戈化武、講信修睦,為促進和保護人權提供基本的外部條件。一國人權事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安全穩定的國內環境。正如同恐怖分子沒有善惡之分,違法犯罪分子也沒有好壞之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犯了法,都應受到應有的處罰,這才符合真正的法治精神。各國依法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的努力,應該得到尊重和支持。

——共同發展是促進和保護人權的關鍵。“倉廩實而知禮節”,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也為實現各項人權創造了基本條件。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發展事業帶來重創,也為各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維護發展權增添了挑戰。各方要以聯合國《發展權利宣言》為指引,堅持以“發展為基礎”落實2030年議程,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確保人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各國有權平等參與發展進程,各國人民有權公平分享發展成果。國際社會要堅持南北合作主管道,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幫扶力度,優先幫助發展中國家消除饑餓和貧困,實現生存權和發展權,“不讓一個人掉隊”。

——包容互鑒是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動力。“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社會因包容而豐富,文明因多樣而精彩。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權發展道路和保障模式。人權事業是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根據各國國情和人民需求加以推進。各國人權發展理念和實踐的豐富多彩,應該成為國際人權事業欣欣向榮的源泉,而不應成為各方對抗對立的根源。不同國家、文明和族群之間應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各方應尊重他國人民自主選擇的人權發展道路,堅持建設性對話,妥善處理人權分歧,共同尋求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有效途徑。

——民主民生是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抓手。民主和民生是人權的兩個方面,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都是國際人權事業的重要奮鬥目標。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與公民政治權利相互聯繫,不可分割。各項人權同等重要,不可偏廢。各國應根據本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人民需求,平衡推進兩類人權,將人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結合起來,統籌個人權利和集體權利,兼顧權利和義務。

(三)

中國始終高舉人權旗幟,既努力提高本國人權發展水準,又積極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

——中國是人權發展道路的探索者。我們堅持人權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堅持集體人權與個人人權相統一,堅持民主與民生協調推進,堅持兩類人權協調推進,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就。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70萬億人民幣。我們解決了13億多人民的溫飽問題,減少了7億多貧困人口,占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率先實現貧困人口減半的千年發展目標,為人類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為7.7億人提供就業,實現9年義務教育全覆蓋,關愛2.3億老年人、700多萬大學畢業生和8500萬殘疾人,保障6000多萬城鄉低保人口基本生活,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現在的76歲多,被聯合國譽為“過去30年間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民主法治建設持續推進,司法領域人權保障取得重大進展,人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更加廣泛。中國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合法權利,人權成就有目共睹。中國人權事業巨大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和道路優勢。

——中國是全球人權治理的參與者。中國始終秉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全面深入參與國際人權合作,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人權體系。去年,中國以180票的高票第四次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成為為數不多的四次當選的國家,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肯定。中國加入包括《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6項核心人權公約在內的26項國際人權公約,認真履行國際人權義務,多次接受國別人權審查和人權公約履約審議。我們同近40個國家舉行人權對話與交流,同聯合國人權機構開展建設性合作,為國際人權治理注入了動力。在此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到,對話合作比對抗對立好,交流互鑒比相互指責強。這也是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的共同心聲。

——中國是國際人權事業的助力者。截至2016年,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款4000多億元人民幣,向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已投入運營,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正式啟動,將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新的貢獻。中國將於今年5月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讓這一倡議更好造福世界。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的發展將為全球人權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將於今年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在中國發展的關鍵階段召開的重要會議。我們將繼續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全民脫貧、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等目標。

當前,中國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中國的人權夢就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之夢,也是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夢。讓我們共同努力,在全球範圍內促進和保護人權,讓人人得享人權。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